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全球新要闻】中国的“羚羊谷”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5-26 18:06:44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景观

世界丹霞看中国

中国丹霞看西北

在广袤的西北内陆地区,大自然总是用人类意想不到力量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地理奇观......


(资料图)

如果你想看大自然最瑰丽的地质遗迹;

想体验大自然最鬼斧神工的力量;

想近距离感受神奇的地貌景观;

那就去看国内的丹霞地貌吧。

这是一群直立、陡峭的崖壁,崖壁上裸露着红色的岩石,在常年风吹日晒、水流冲刷之下形成的纹理暴露在空气中,宛如大地的丹青。

这便是丹霞——一种完全由中国学者发现和命名的地貌类型。

在我国,丹霞可以是林木叠翠的山水旖旎风光;

可以是湖、溪、潭、瀑完美结合的“自然作品”;

可以是青藏高原上一幅碧水丹山的美丽画卷;

也可以是奇峰异石、蜿蜒曲折的北方沟谷型丹霞。

而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地理地貌景观。它们大都有红黄色系的暖色调,全都突兀在干燥而辽阔的天空下。

偶有降水的滋养下,会显现出若即若离的绿色,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青海卓尔山脚下丹霞地貌里的油菜花田

瑰丽、华美和神秘的外观是它们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这几种地貌就是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彩色丘陵(或称“彩丘”)和风蚀城堡(或称“风城”)。

甘泉县雨岔大峡谷夏日风光

不到大西北,不知这里的壮美。

在广袤的大西北,大自然总是以人类想象不到的力量在创造着令我们瞠目结舌的地理景观。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的区域便有一处奇特的地貌景观,它属于丹霞地貌,但又有它本身独特的壮美。

黄土高原上不仅有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还有这么一座奇特的丹霞峡谷。

它因酷似美国“羚羊谷”而走红网络,这种地貌叫做沟谷型丹霞。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之下、在千万年水与风的洗礼中,逐渐才形成了这样特殊的丹霞景观。

仿佛在黄土高原的肌肤上,留下了一道美丽的“伤疤”。

甘泉大峡谷俗称山体石峡,红砂岩地质,属沟谷型丹霞地貌,历经数干万年风沙切割和流水溶蚀、冲刷而成,具有“世界活丹霞,中国梦之谷”之美称。

这里的峡谷“幽、活、神”,峡谷口外植被茂密,崖壁两侧呈现出明显的波浪状特征,红色的石头、绿色的苔藓、黑色的腐殖质流痕、白色和黄色的泥膜交替呈现。

加上不同时间不同季节阳光照射的色彩变幻,构成了美伦美奂的梦幻世界,置身其中,仿佛这里是地球上最接近梦境的地方。

“心形天坑”,看似一个天坑——绝壁陡立

四面合围

正是喀斯特地貌中天坑的典型特征

但实际上

这是在一种独特的三面合围的山谷底部

拍摄者贴近崖壁,向上仰拍

在广角镜头的畸变效果“加成”下

就拍出了这样“坐井观天”的照片

这里的地貌确实神奇,谷底宽不过1米到几米,两侧崖壁高达十几至几十米,崖壁上呈现出柔美而富有律动感的曲线和曲面,移步换景,千姿百态,与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美国的“羚羊谷”极为相似。

几千万年留存在这里的波浪痕迹,向人们尽显它的千姿百态与色彩,吸引着每一位求寻美的旅人,在这里将美景尽收眼底。沧海桑田只为抚摸一次时间的纹路。

甘泉大峡谷枝枝叉叉、分分合合,共有大大小小120多道峡谷。最主要有 牡丹沟峡谷 。

因周边生长大量野生紫斑牡丹而得名,峡谷全长1700米,谷内曲径通幽,景色优美,有“玉蝉观天”、“牡丹仙子”等微景观,浑然天成。

与牡丹沟峡谷隔河毗邻的是一线天峡谷,谷长约百米,高约四丈,宽约三尺,有“地缝奇观”、“崖壁草原”、“雄狮守望”等微景观。

桦树沟峡谷。

全长1100米,高15至25米,峡谷蜿蜒悠长,常年溪水潺潺,崖壁绿苔茵茵,象形图案丰富多样,浮光掠影,宛若天工开卷,令人神往。

有“人祖图腾”、“仙女思凡”、“时光隧道”、“天外来客”等微景观,被誉为“摄影天堂”。

甘泉大峡谷一线天

龙巴沟峡谷。

全长2500米,这里既有游览区,也有保护区。谷底时宽时窄,最窄处仅能一人通过,谷内青苔茵茵,纹理起伏,线条柔美,在阳光的照射下若隐若现,有“千年之吻”、“崖壁年轮”、“疯狂的石头”等微景观。

等等等等......

说这里梦幻,是因为进入峡谷,无论是俯视,还是仰视,亦或是前后左右看,在太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线条及色彩变幻着神奇的魅力。

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一步一景,景色变化万千。脚下一条条窄窄的小道弯弯折折,曲径通幽;两面的崖壁错落回旋,红色的砂岩和碧绿的青苔,在阳光之下显得格外色彩斑斓。

大地之下的精彩常常被人忽略,但是万物皆有裂痕。

唯有光照进大地深处,才会看见流动的时间在此凝固。那么就请你将它们拍摄记录下来。

为了全方位诠释甘泉峡谷特有的自然景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甘泉大峡谷景区,将启动首届「 甘泉大峡谷·探秘中国“羚羊谷” 」为主题的摄影大赛活动。

活动主办方

中国国家地理 甘泉大峡谷景区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国家地理所有

- END -

图片 | 视觉中国

海报摄影 | 朴龙德

撰文 · 编辑 | 堃堃

上一篇:管泽元顽固不化,胳膊肘竟公然往外拐,RNG获胜却一脸失落!|天天动态

下一篇:最后一页